莉莉小说 >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> 第66章 三更四更(8w营养液加更)

第66章 三更四更(8w营养液加更)


 二月, 觉禅氏生了一个健康的小皇子。这个皇子自然还是给佟皇贵妃带了。


 康熙说,古时低份位嫔妃生的皇子都交由皇后抚养,那么他宫中的孩子, 自然是交给副后佟皇贵妃抚养了。


 从康熙的视角和这个时代对皇帝的要求出发,康熙是真的非常宠爱佟皇贵妃,才会让佟皇贵妃包揽宫务、养育他大部分孩子。


 在康熙心中,除了早亡的发妻,就只有佟皇贵妃堪为他的妻子了。


 胤礽看着佟皇贵妃越发憔悴,心里叹息。


 这就是苹果和梨的悲剧。


 一个人想要苹果,一个人只给梨。他们之间还不能沟通。


 佟皇贵妃身为后宫妃嫔,又肩负着不成器的父兄厚望, 无法任性地告诉康熙, 她要的不是这种爱。


 还好康熙也终于看出佟皇贵妃身体越发虚弱,虽孩子还是全交给佟皇贵妃抚养, 但宫务让惠妃和荣妃两个资历最老的妃嫔主事,德妃和宜妃协助。宣妃和温妃被他无视了。


 其实康熙本仍然想让佟皇贵妃主管宫务, 其余四个妃嫔协助。但佟皇贵妃主动交出所有宫务, 说自己身体不适, 只想给康熙好好带孩子,其他俗务还是交给宫中其他妃嫔。


 佟皇贵妃咬牙勇敢了一次:“皇上!我想养好身体, 怀上皇上的孩子!”


 康熙红着脸同意了。


 都二十七岁,是多个孩子的阿玛了, 康熙听到心爱的表妹说要给他生孩子,居然还会脸红。


 佟皇贵妃愣了一下,心中积攒的凄苦居然就这么消散了。


 只康熙一个表情, 佟皇贵妃又变回几年前那个娇俏黏人的小女人, 和康熙恢复了如胶似漆的状态, 身体也越来越好。


 胤礽看着乐呵。


 康熙多去佟皇贵妃的宫中过夜,他也好找弟弟们同睡。


 和阿玛睡被当抱枕有什么意思?当然是和哥哥弟弟一起一边睡觉一边唠嗑有意思。


 于是康熙有空便去佟皇贵妃宫中夜不归宿,胤礽就在大哥、三弟、四弟床上流连忘返。


 康熙一琢磨,怎么他儿子比他还潇洒?


 康熙顿时心里不爽,回乾清宫抱着儿子睡了几个晚上,才恢复睡后宫。


 康熙睡后宫的时候,胤礽继续流连哥哥弟弟的床榻。


 康熙:“……”


 这儿子简直……


 正好阿哥所修好了,康熙赶紧让大阿哥和三阿哥都搬了进去。


 这样胤礽就只需要去阿哥所里和哥哥弟弟一起睡,不用每天乱跑了。


 至于四弟弟……哦,可怜的四弟弟,他又被哥哥们抛弃了。


 小胤禛含着满眶的眼泪,使劲撕打布狗狗。


 臭哥哥,欺负我年纪小,不和我一起玩!


 “呜呜呜额娘,我想早点长大!”小胤禛扑到德妃怀里嚎啕大哭,“我要去阿哥所!”


 德妃笑容僵硬。


 可恶啊!我儿子才这么小,就想离开额娘了!额娘对你不够好吗!


 德妃赶紧让人做出更多的玩具和布偶,又读了许多故事,天天哄着胤禛玩,就害怕胤禛再次说出“不要额娘要哥哥”的话。


 荣妃还有公主要养,惠妃就寂寞了。


 儿子在的时候她天天气得肝疼急得脑袋疼;儿子搬走了,她日日夜夜思念儿子。


 于是惠妃天天去佟皇贵妃处串门,帮佟皇贵妃看护孩子。


 佟皇贵妃正好精力不济。她和皇帝商量了一下,把健康的八阿哥交给了惠妃养育。


 康熙不放心两个病弱残疾的皇子,八阿哥很健康,惠妃又养活了大阿哥,应该能照顾好八阿哥。


 因觉禅氏生产非常顺利,很快就出了月子。康熙又让觉禅氏搬到了延禧宫与惠妃同住,一同看护照顾孩子。觉禅氏的待遇也升到了贵人。


 觉禅氏虽没有受封,但待遇提升了,还能天天看到儿子,对比戴佳式,她已经非常满足了。


 可见有比较,才有幸福感。


 戴佳式再次哭湿了枕头。


 让戴佳式又一次哭泣的是,她听说康熙不想要七阿哥这个跛脚的孩子,想把他过继给已经去世的纯亲王隆禧为嗣子。


 虽然跛脚的七皇子不可能继承皇位,何况宫中还有一个被康熙捧在手心的小太子。但从皇子变成其他人的嗣子,这也让戴佳式仿佛遭遇晴天霹雳。


 过继之后,儿子以后就不是她的了啊!


 康熙有了这个打算之后,第一个商量的人居然不是太皇太后,而是胤礽。


 胤礽愣了愣:“啊,过继啊。”


 康熙表情严肃地点头:“七阿哥脚有残疾,留在宫中恐怕惹人闲言蜚语。过继给亲王当嗣子,再让他多沿袭一代亲王,可能对他更好。”


 康熙还是疼儿子的。


 胤礽挠了挠头。


 第一世好像也有这么回事?不过后来胤祐还是留在了皇宫中,没有被康熙过继出去。


 胤礽道:“阿玛再观察一下吧。等小七长大了,如果他没什么本事就过继,本事大得能让人忽视他跛脚就留下来。他的脚只是轻微的长短不一,不影响行动。我听说有的跛脚的人骑射特别厉害,说不定小七虽然跛脚,但是武艺特别高强呢。”


 康熙无奈笑:“朕就知道你舍不得弟弟。”


 胤礽笑道:“过继出去了,不还是我的弟弟?不过真要过继,阿玛为什么不选一个铁帽子亲王?”


 康熙道:“铁帽子亲王就算绝嗣的,也有其他族人。”


 胤礽想起雍正曾经做过的事,道:“没有直系亲属,那么过继哪个有血缘的宗亲不是过继?难道我们和他们的血缘关系就不亲近吗?”


 康熙略一沉思,哑然失笑:“还是你鬼精鬼精。”


 胤礽背着手,严肃地点点头:“我的弟弟,自然要最好的。过继已经够委屈他了,没有铁帽子怎么行?何况现在那些铁帽子亲王一个个都不像话,还要继续供养他们,我心里实在是不开心。”


 康熙跟着儿子点头:“朕也不开心。”


 于是父子俩就这么悄悄将此事定了下来。


 胤礽的话给了康熙启发。现在康熙的儿子们还不多,他挺舍不得的。


 康熙琢磨着,以后他年纪大了,如果老年得子,或许可以把那些刚出生的小孩子们都分给其他铁帽子王们当嗣子。这样胤礽继位后,就不用愁年纪过小的弟弟们的待遇了。


 康熙和胤礽商量好之后,就给儿子们取了名字。


 五阿哥取名为胤祺、六阿哥取名为胤祚、七阿哥取名为胤祐、八阿哥取名为胤禩,和前世并无区别。


 可怜的胤禶,上辈子早夭未列入齿序,这辈子干脆没出生。


 皇子们取名之后,平定三藩的军队经过原地整顿和分赏之后,终于姗姗回朝。


 康熙带着胤礽,前往卢沟桥亲自迎接,又大开太和门阅兵受贺。


 康熙亲自宣读汉文捷书;胤礽穿着皇太子隆重的礼服,替康熙宣读满文捷书。


 回朝的宗室大将突然发现,前来迎接的人中少了许多宗王的面孔,顿时心乱如麻。


 且不说宗室大将们回到京城之后,赶紧四处找人询问京中发生的大事。此次平定三藩,汉将赵良栋居功首位,但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弹劾。


 康熙看着弹劾的折子叹气,哪里不知道赵良栋惹了太多人的红眼。


 康熙现在批改重要奏折时,都将胤礽抱在怀里,询问胤礽的看法:“朕想让他解除职位,稍稍低调一些,保成以为如何?”


 胤礽道:“阿玛,赵良栋并非满人、并非汉人,而是大清人。”


 康熙没回过神:“哦?”


 胤礽解释道:“赵良栋是大清入关之后才应征入伍。所以他是这些有功劳的将领中难得一见的纯粹的大清将领。”


 康熙细思了一下胤礽的话,拍着胤礽的脑袋哈哈大笑道:“对,他是大清的将领。朕不但不能打压他的功劳,还要重重地提拔他!”


 胤礽道:“不过他脾气耿直,太显眼的确也不好。阿玛不是要建新学校吗?让他先去学校授课,慢慢习惯京城和朝堂的大小诸事,再重用他也不迟。不过阿玛最好找个人和他说说苦心,不然他肯定会很委屈。”


 胤礽做了一个哭唧唧的表情。


 康熙道:“怎么听你的意思,他似乎有些傻乎乎的?你怎么知道他会委屈?”


 胤礽道:“他不委屈,阿玛认为他委屈,他不是对阿玛更忠心吗?”


 康熙点头:“对。那让你舅舅去。”


 胤礽无奈:“我舅舅还在侍疾呢。他肯定不想出门。舅舅上次悄悄和我说,如果阿玛又想让他做事,如果不是很重要,就让我帮他推了。”


 康熙道:“当个说客,又不是多难的事,让他去。我看他天天在家里闲着,应该多找点事干。”


 康熙才不会体恤可怜的臣子,特别是那个闷葫芦小舅子。


 看到常泰破功对他咬牙切齿,康熙才开心。


 同在京中,康熙还每隔几日就和常泰写信,说些乱七八糟不着边际的话,把常泰当成了笔友。


 常泰只能一边为父亲侍疾,一边绞尽脑汁给康熙回信。


 说多错多,常泰遵循他阿玛和太子外甥的话,本打算走沉默寡言路线,免得被康熙抓到错处。


 可康熙是个话痨,他不给常泰机会,逼得常泰说话。


 胤礽每每看到康熙在信中“调戏”常泰,就不由为舅舅叹气。


 可怜的舅舅,被阿玛当做知心好友,真是太为难你了。


 希望舅舅在远征噶尔丹的时候能立下大功,之后就驻守边疆别进京了吧,这样就不会阿玛欺负。


 于是可怜的常泰舅舅又被康熙使唤了。


 他找到赵良栋,和赵良栋喝了一回酒。


 赵良栋把自己关在屋里闷了许久,出来时就写折子自己请罪,说虽然是没等到救援才放弃建昌出走,但毕竟丢失了建昌,所以请求皇上责罚。


 丢失建昌本不是什么大事。


 打仗过程中,城池你争我夺,今日沦陷明日抢回来很正常。何况赵良栋确实是因为救援的朱衣客等将领吃了败仗之后,不敢再前进,没有去救援才寡不敌众。


 但赵良栋只是一个汉将,这次立的功劳太大,满洲将领们都不喜欢他。


 所以丢失建昌的罪魁祸首们怕被惩罚,其他满洲将领又排挤赵良栋,赵良栋明明没犯什么错误,之后更是立了最大的功劳,他们却要串通起来,定赵良栋死罪了。


 哪知道赵良栋主动承担了丢失建昌的罪责,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。


 他们还没来得及串联好,康熙的处理奏折就飞速下发了。


 打仗时吃败仗是常态,没有只胜不败的将军。赵良栋最终收复了建昌,平定了三藩,只有功劳没有罪责。


 不过赵良栋再三请罪,康熙无奈功过并处。


 赵良栋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一等伯爵,但暂时解除所有实职,重授銮仪使,又加八旗官学武学教授一职。


 銮仪卫即沿袭明代锦衣卫,銮仪使相当于锦衣卫副指挥使,是皇帝的心腹重臣。


 常泰已经提前和赵良栋通过气,让赵良栋知道这个职位的重要性,赵良栋欣然接受。


 赵良栋和康熙私下通气之后,将此事揭过。康熙看着一桌子弹劾赵良栋死罪的折子冷笑不已。


 赵良栋战略性撤退就要被处斩,你们这群在三藩之乱中吃过无数败仗,并在已经可以胜利的时候徘徊不前的将领,岂不是该被千刀万剐。


 康熙想着胤礽所说的“大清人”,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。


 入关的满人当自己还是后金,想着的只有满人那一亩三分地的利益;


 明朝的降将们总记得自己还是外人,比起立功更想避祸;


 只有大清人的思想才会不那么复杂,只为了大清做事。


 赵良栋和那些在大清入关后才记事的勋贵年轻子弟一样,他们才是大清的中流砥柱。朕必须尽快把他们培养起来。


 于是八旗官学很快开始招生。康熙改革了八旗选拔制度,不再用推举制,而是通过官学考核。


 八旗官学在胤礽恶趣味的建议下,取名为“北京大学”。


 纳兰性德、鄂伦岱等后世著名的满人大臣成为北京大学第一批学子。


 虽然不是八旗子弟,但被康熙宠爱颇深的大嗓门美人包衣曹寅,自然也包袱款款前去进修。


 赫舍里家也第一批把子嗣送了进去。比如胤礽另一个小舅舅常海,就被常泰亲自送进了大学中。


 可怜的八旗子弟,进学校后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照顾自己。


 行军打仗的时候不可能有伺候的人,所以他们要学会搭帐篷、生火做饭、洗衣服缝衣服叠被子……等一系列野外生活技能。


 因此入学后他们就迎来军训。军训现在校场举行。待他们习惯之后,就被拉到野外集训拉练。


 平定三藩之乱中,以吴三桂之死为节点,前后两段军事行动最大功劳者,安亲王岳乐和一等伯爵赵良栋亲自出任武学教授,挥舞着鞭子让这群年轻的八旗子弟意识到打仗的残酷性。


 常泰不放心常海,围观了一次之后,和噶布喇商量了一番,也向康熙请旨进入了学校。


 索额图见常泰居然主动进大学学习,也跑去转悠了一圈。


 出来之后,他问弟弟们:“你们这么废物,要不要再去学学?”


 弟弟们摇头如拨浪鼓,纷纷打点行李跑去噶布喇府上住着,说要替常泰常海兄弟俩给大哥侍疾,好让两兄弟安心学习。


 索额图嗤笑一声,然后向康熙请旨,把自己儿子的职位全免了,让小兔崽子们全去学校,考不过毕业考试就别想出任官职,他养这群小兔崽子一辈子。


 康熙十分欣慰。


 嚣张跋扈的赫舍里家越来越低调,家风越来越正,连索额图都知道看人眼色,不再在朝堂上事事和他对着干了。


 特别是这次康熙和宗亲、勋贵的对抗中,索额图旗帜鲜明的站在他这一边,极力维护顺治的名誉,支持他改革剃发令的事。


 连一向都看他眼色行事的明珠都闭嘴不言,不敢陷入违抗祖训的漩涡,索额图却勇敢地站了出来。


 康熙因索额图多次无意识中冒犯他的恶感终于消失,愿意继续信任索额图。


 因不想被文官们念叨,又因为满人尚武,新官学暂时不设文学,只设武学。


 康熙亲自带着胤礽编写教材。教材中虽然举的例子都为战场上可能会遇见的事,但去地方上当官时,这些知识仍旧可以用上。


 庶务不分家,天文地理经济社会,要学的总是这几样。


 汉臣们原本不在意这个新官学。但当他们发现满臣们人手一本教材开始自学,并且每次私下聚会的时候都在讨论课本上的内容时,心里有些慌了。


 皇帝和勋贵们都在学,他们如果不学,岂不是无法融入大清最高的阶层了?


 于是他们也偷偷托人拿来教材,咬着牙自学。


 学着学着,他们学出了一身冷汗,意识到了这些知识的可怕。


 后来许多汉臣年老致仕回家后,都不约而同的效仿北京大学,开设了地方小学、中学,这是后话。


 现在,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“大学”将给华夏大地造成多大的影响。


 现在朝堂中吵闹的是剃发令的事。


 康熙说要改剃发令,那就一定得改。


 可这改,也不能立刻回归明朝了。不然大清祖宗的面子不好看。


 康熙思来想去,把装死犯困的胤礽当尖叫鸡捏来捏去,终于和儿子一起想出一个好办法。


 广大老百姓们连大字都不识,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没接受过教育的人根本不会想这些。所以他们要先争取这些不识字的老百姓,让他们不要恢复成大明。


 这时候,就需要实际好处出发了。


 首先,康熙下旨,我大清是多民族共存的国家,我这个皇帝是如大唐的“天可汗”,所有民族文化兼容并包,只要不伤风害俗,随便你们怎么穿怎么留头发,对民间老百姓并不强行规定。


 就算将来胡人、西方人来大清定居,也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习俗,不会强迫打他们梳大清的头型、穿大清的衣服。


 但是头发长了不好洗,不洗就要长虱子,长虱子就会吸血,吸血就会生病,生病就要费钱……所以为了更好的劳作,剃头挺方便。老百姓们就算不剃头,也要把头发剪短。


 而军中武将,必须把头发剃了。这样才更好骑马打仗。


 朝中大臣,为了卫生,头发也不能超过耳朵。等你致仕或者免职后,留多长头发自己说了算。


 除了头发,康熙还再次下令放脚。


 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那么把脚弄折算什么汉人习俗?


 如果不放脚,那么文臣也必须和武将一样留满人的发型。毕竟你们并不在乎什么身体发肤不是吗?


 汉臣们一琢磨,最终妥协了。


 康熙又下令,如果发现谁家女子裹足,家中父兄皆不可科举,因为这是迫害家中女眷,说明他们不孝不慈不悌。


 民间哗然,但居然真的开始放足了。


 胤礽仰天长叹,某位知名不具的人说的果然不错,要先开窗,就要先嚷嚷把房顶掀了。


 大清入关以后多次要求不准裹足,屁用没有。那群大老爷们愿意剃头发,都不愿意给家中女眷放足。


 现在呢?只让他们留个短发,他们就心满意足地给家中女眷放足了。


 胤礽摸了摸自己毛绒绒的脑袋。


 太好了,我的头发也回来了。还是头顶毛绒绒最可爱!


 可爱的胤礽现在被康熙和太皇太后一天挼好几次。胤礽抱头鼠窜。


 好不容易可以留头发了,我不要被挼成秃头啊!!  

(https://wap.xdudux.com/novel/EmQP0lgVPoZ81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dudux.com。莉莉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s://wap.xdudux.com/